评论:两岸网友也要求同存异

28.01.2016  10:38

  “台湾你们听着,不管什么主张……现在天气冷,一定要多穿点衣服!”上周六,两岸青年观点论坛在台北举办了一场座谈会。嘉宾们不约而同谈起最近两岸青年的网上交锋,有乐观、有忧虑,也有鄙薄。不过,台湾学生徐伟轩说起大陆网友这句先呛声、后温情的留言,全场都忍俊不禁。

  近些年来,两岸青年交流是热点话题。不仅源于开放大陆学生赴台读书、大陆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等政策鼓励下,两岸青年互动增加;还多少隐含着一种期待,希望两岸青年更多了解和理解彼岸,未来对破解两岸历史困局,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这一代青年习惯于网络对话,对严肃话题充满戏谑。他们的交流方式更颠覆传统,如“表情包”大战,常让老一辈瞠目。

  也许长辈们期待青年们可以通过网络谈点有意义的事情,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兄弟联手赚世界的钱之类。但这一代青年是伴着电玩和网游长大的,注定要有与父辈们不一样的交流方式。不管喜欢与否,这是他们的方式。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用美食图片作为交锋工具有点幼稚,但初次相见时,老一代不也会谈谈牛肉面、谈谈辣子鸡,温暖空气、卸下心防吗?他们不过是隔着千里、用键盘致意而已。

  当然,两岸青年网络交锋确有凶险之处。过于情绪化的语言,容易伤及两岸人民的感情,需要两岸网友特别警醒,保持理性和克制。以两岸20多年的对话经验来说,交流的关键在于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求同不难,共同的话题俯拾皆是。将到来的“祭灶节”怎么过,《琅琊榜》中的榛子酥哪里有卖……作为同文同种的中华文化传承者,年年铭记的节庆、祖先传承的姓氏,乃至大陆高考、台湾“基测”的奇葩作文题,两岸青年都可以聊上一聊。

  存异很难。两岸青年成长背景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不尽相同;两岸环境条件不同,社会习俗等也有很多不同。差异没有优越与低级之分,不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能不能理性地尊重对方、包容差异,对两岸青年交流来说是重要课题。唯有深刻地了解并理解对方,两岸才有化解差异的可能。无论如何,就如开篇大陆网友那句留言一样,“不管什么主张”,我都关心你,“天冷要多穿衣服”。

  最后,必须肯定一下,此次百度“帝吧出征”,大陆年轻网友和台湾小编们都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克制与温情。尽管仍有努力的空间,但众人能有此意识并付诸行动,就值得赞许。两岸青年理当展现与父辈不一样的风范。这一代的台湾青年是出生在“解除戒严”后的,应该更懂得尊重每一个体。而这一代的大陆青年是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对自身的反省、世界的认知都要更深更广。期待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为两岸和平创造更坚实的基础。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