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雾霾笼罩台湾 政治作秀可休矣

13.11.2015  09:51

  本周,台湾从北到南堕入雾霾之中,各地医院表示,呼吸科门诊增加三成,应对雾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中国时报》为此发表社论指出,应少些政治作秀和政治斗争,真心实意解决污染问题。社论摘发如下:

  台湾PM2.5问题主要出现在初冬,部分因为季风带入,也有来自内部的污染源,这其中包括人为的污染源(工业生产与人类活动),也有自然污染源(沙尘暴、火山爆发)。这次的重度污染,既无沙尘暴,亦无明确的境外污染移入,应是境内污染造成,且缘于人为因素。

  人为污染来源,撇开如汽机车、烧稻草这类分散又零星的人类活动不谈,特定的大型污染源是工业活动。台中火力发电厂和中龙钢铁、云林六轻石化专区等,这些地区的民众受PM2.5之害,已非今日才开始。今年4月台湾中部6县市连手推出要禁用生煤与石油焦政策,但未获准,此次空污来袭,恐加深地方与台北主管部门的“生煤”政策角力。

  站在主管部门的立场上看,如果禁用生煤,首当其冲的是全台电力供应立刻陷入缺电窘境。中部6县市的燃煤电厂装置容量占全台电力的22.8%,单是台中火力发电厂就占16%,如果不要燃煤发电,全台电力立刻不足,六轻石化专区亦将半停摆,台湾石化供应链大乱,影响产业与经济甚巨。

  对地方而言,禁用生煤求的是较佳的生活环境与空气质量,似也无可厚非。这看似完全冲突、难以调和的立场,其实还是有可以找到妥协的解决之道的。可以看看先进国家的作法,他们燃煤发电的比例都占35%上下,显示生煤不必然就代表严重污染;从技术方面看,新的脱硫技术、更先进的集尘装置等,都让早期严重的污染大幅减低,因此主管部门应该督促台电及其他大型污染源厂商,投资更多更先进的环保设备,把可能的污染再降低。

  对地方而言,如真有心还民众一个干净的空间环境,绝对不仅于向主管部门政治抗争一途。根据环境部门的数据,PM2.5的来源,有26%来自建筑及道路扬尘,工业只占16%,与交通运输带来的污染接近。地方如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督、改善道路,也能降低PM2.5。此事不为,只在生煤这个环节与主管部门对抗,既无益于改善PM2.5,又难逃政治作秀之讥。

  由生煤争议又可上纲到整体能源政策问题,至今尚不见完整的政策规划。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提出的能源政策,既要全面废核、以再生能源与天然气发电取代,又要降低排放,还承诺电价不涨,如何达成这3项彼此冲突矛盾的目标,真令人忧心。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