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贝克特110岁诞辰 盗火剧团推《生存异境》

29.04.2016  00:03
〈那边的我们〉描述在一个的房间里,有一对双生兄妹不断对话,妹妹会不断长大并且变老,而哥哥则是永远处于包着尿布的婴儿状态。(盗火剧团提供) 描述偷渡移民故事的〈请让我进去〉。(盗火剧团提供)

为纪念诺贝尔文学作家贝克特110岁诞辰,盗火剧团推出《生存异境》剧展,集结刘天涯〈那边的我们〉、何应权〈请让我进去〉这两部华文原创剧本,向贝克特致敬,今(28日)至5月1日台北牯岭街小剧场演出。

策展人、导演谢东寧指出:「贝克特以《等待果陀》剧作闻名全世界,这部作品最精随之处,在于让两名演员不断地用简短的对白,探讨什么是生存的本质。」谢东寧表示,为了向贝克特致敬,本次找来两位新生代剧作家,分别取材家族的生存经验,化为剧作。

来自中国大陆江苏的刘天涯模拟《等待果陀》里使用两名演员、简短对白的形式,取材自身经验,创作出诉说兄妹故事的〈那边的我们〉。

她表示,她成年后才知道自己有个早夭的双胞胎哥哥,并未顺利和她一起到世界上来,她说:「我们这样子算不算是交换了人生?究竟哥哥去了哪里,哥哥和我所生存的地方,到底哪边是异境?如果我和他一起长大会如何?」

〈那边的我们〉描述在一个的房间里,有一对兄妹不断对话,刘天涯设定妹妹会不断长大,而哥哥则是永远处于包着尿布的婴儿状态,刘天涯表示:「剧中的哥哥透过电玩认识这个世界,以为那就是全世界,但妹妹却不断地吸收新知,走上正常人该走的路。」

刘天涯说:「我在剧中模拟有如贝克特《等待果陀》的重复性、简短对白,两人筷节奏的对话,从婴儿、成年到老人,看见人生的缩影。」

而来自香港的何应权,他把父亲在文革时期为了求生,把粮食绑在头上,从中国大陆广东东莞出发,在海上游泳、漂流一星期才到达香港的经验,写成讲述偷渡客生存故事的〈请让我进去〉,他说:「这段神奇的漂流经验,我一直以为父亲是杜撰,没想到是真的,他是天生游泳好手,为了靠着这本能一路游到香港打工,才让后来的我们有好的生活。」

何应权出生于1986年,原本在香港教中文,他有感于教学生活太过于枯燥,因此两年前来台就读北艺大剧本创作研究所,他表示:「父亲完全不理解我为何要放下香港的稳定工作来台读书,在他那年代只求活下来就好,但我却会想,生存的本质是什么?写剧本能帮助我找到活着的意义。」

特别要提的是,〈那边的我们〉获选2016年第七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演出节目,在台湾首演之后7月将到北京演出。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