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媛郑念 面对丧失至亲、入狱仍保持贵族风范

22.02.2016  23:24
郑念所着《上海生死劫》一书的封面。(图片来源:企鹅出版集团)

出生于富裕家庭、拥有良好学歷和工作经歷的郑念,即使在文革中因莫须有的罪名失去一切和独生女儿,郑念始终未曾因此而自我放弃,就算在狱中也被折磨也坚持无罪。现在人们看到郑念的照片,仍会被她眼神透露的坚毅、年长但仍惊人的美貌和气质震摄。

1915年1月28日出生于北京的郑念,结婚前名为姚念媛,父亲是外交官。郑念1930年代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念书时,与同校博士生郑康祺相恋。他们在英国结婚后,郑念随在外交部任职的先生到重庆和澳大利亚住过。郑康祺后来为英国壳牌公司的上海分部工作,但1957年因癌症去世。

她在先生去世后自立自强,成为壳牌英国籍总经理的顾问,有时做代理总经理。但她留英和为英国公司工作的经歷,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变成她被冠上间谍罪、关进看守所六年的主要原因。

为了强迫郑念认罪,审讯者严刑拷打她,但是不管多痛苦,郑念都坚持自己无罪不愿求饶,展现出超人的坚韧。根据微信帐号读书,面对恶劣的环境,她也用许多巧思克服,例如在墙壁糊纸不让墙土弄脏被铺、自己缝制马桶座、用储水桶座盖子防尘等。她获释的时候,整整掉了15公斤。她发现狱卒给她的衣服是女儿郑梅萍的,心里就有底女儿可能已遭遇不测。郑念不相信别人告诉她女儿是自杀的说法,调查后发现她女儿是被打死丢下楼的。

出狱后她住过上海、加拿大,最后定居在美国华盛顿。1987年她在美国将在这六年所遭受的经歷,出版成一本英文书《上海生死劫》(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描述她在1966年到1972年入狱所遭受到的种种磨难。英国《卫报》(The Guardian)说,这本书在国外受到许多讚扬,部分原因是她用一种充满人性和理性的语调,去讲述文革这段既不人道又无法理解的歷史。

即使出狱后郑念获得平反,生活也大为改善,但她难以忘记狱中的遭遇。2007年她在《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的访谈中说,虽然他在华盛顿的生活充实又忙碌,但有时候悲伤仍缠绕不去,尤其是在黄昏日光逝去,体力衰退之时。儘管隔天醒来又恢復乐观,乐于追寻新的体验,但是她仍为女儿不在身边而感到难过。2009年11月2日,郑念在华盛顿过世,享年94岁。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