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向候选人讨要硬指标 要求三党首别说虚言
台湾“总统”候选人辩论即将登场,引发工商界大佬的关注。鸿海董事长郭台铭19日公开喊话,希望三党候选人别讲些华而不实的口号,而是就经济发展为老百姓给出具体承诺。
三大阵营态度低调
向来对政治颇为关注的郭台铭,19日就“总统大选”表达了上述看法。据台湾《中国时报》20日报道,郭台铭称,他做鸿海董事长,每年股东会都要提出未来一年的营收增长,同时检验他去年定下的目标有没有做到,股东就是选民;“今天我以一个纳税义务人的身份提出来”,请三党“总统”候选人朱立伦、蔡英文和宋楚瑜讲出个具体数字,“不用讲4年,只要说2016、2017、2018年的GDP能增长多少?”郭台铭说,如果职场起薪太低,候选人应该定一个目标,并规划出年轻人工作多少年可以买得起房子、离市中心多远的距离,这才是具体的政见,才是硬指标。他“提议”明年当选后的台湾领导人,每隔半年到“立法院”报告一次,检视承诺有没有做到,至于那些小确幸,是没用的。
郭台铭还把两岸进行了对比,称外界批评大陆没有直接选举,不够自由民主,但大陆在拼经济的力度、精神和速度上,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他说,台湾选举的关键在经济,经济搞不好,明年谁当领导人,都会很辛苦,“中国大陆领导人都有承诺经济发展的硬指标,台湾也可以”,他不会看虚无飘渺的政策和抹黑攻击的政见。
针对郭台铭表态,三大阵营态度低调。民进党仅表示,“没有响应”。党内人士甚至称,郭台铭过去支持马英九,是不是因为他曾提出类似建议,所以马英九“633政策”的想法可能就是这样来的。20日,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陈建仁称,制定硬指标是郭台铭的期望,但重要的还是把所有政策好好说明,只有指标、口号,没有好的对策,也只是“空头支票”。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0日称,他一定提具体主张,会在过程中一一呈现,不会现在就说明。国民党秘书长李四川则说,政府比照私人企业定出目标作为努力依据,就目标管理角度而言是好事,但政务相对复杂得多,如果在野党就政治立场一直追打,诸如“骗选票”等攻击都出来了,问题反而更多。宋楚瑜副手、民国党主席徐欣莹也未明确承诺所谓具体经济指标,仅表示她主张设立“投资台湾基金”协助产业转型等。
“一张律师嘴舌战两颗理科脑”
台湾这次“总统大选”辩论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国民党最终同意副手先上,12月26日王如玄将先迎战陈建仁和徐欣莹;“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则敲定12月27日及明年1月2日举行。《联合晚报》把副手对决称为“一张律师嘴舌战两颗理科脑”。该报援引国民党人士的话称,朱立伦副手王如玄既是律师,行政经历也非常丰富,任职“劳委会主委”时间很长,经常必须处理跨部门整合的议题,对于其他部会的业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因此在辩论时,可以充分凸显她对各类政务的了解。同时,王如玄对妇权贡献非常大,21年前为邓如雯杀夫案主辩,是台湾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反观蔡英文副手陈建仁只有公共卫生的专长,却无多少行政经验,对其他“国政”了解十分有限。至于王如玄率先上场是否意味着军宅案将被对方锁定,该人士称,陈建仁被称为“大仁哥”(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男主角,是暖男的代表),给人的印象是暖男,如果拿着这个议题破口大骂,形象马上破灭,必须考虑这个后果。
亲民党“副总统”参选人、民国党主席徐欣莹则坦言很紧张。她称,过去从来没有辩论经验,近日会加强训练,而面对镜头或与民众互动、手势等,宋楚瑜是“个中老手”,会传授她经验。《联合晚报》称,徐欣莹虽然担任民意代表多年,但过去谈话引起讨论,多半是因为她和妙天禅师的关系,包括她说自己求学时罹患肿瘤,拜妙天为师禅坐两个月就让肿瘤渐渐消失等。
朱立伦主攻两岸议题
27日登场的“总统”辩论,更让全台湾高度关注。《中国时报》20日称,朱立伦阵营把其定位为“牛肉与包装纸”的检验,将主攻两岸与经济。国民党已成立辩论小组,成员包括学者游梓翔等,目前以编列题库为主,即由幕僚备妥“问答集”,让朱立伦模拟回答及攻击对手的各式问题,每日密训1至1个半小时。至于绿营方面,蔡英文的训练重点是如何在90秒的短暂时间内申论、答辩,并以250至300字犀利攻防。《旺报》称,泛蓝希望透过辩论直取蔡英文的要害,即无法说清楚“如何”维持两岸现状。此外,“逢中必反”也是蓝营研议的主攻点之一,可能罗列民进党过去“反中”“锁国”的例子,提醒选民如果民进党上台,两岸和平绝对可能受到威胁。蔡英文幕僚则称,他们对于每一议题都找出画龙点睛的关键句,避免像马英九落入背数字、沉溺细节的状况。
辩论是台“总统大选”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从2004年到2012年,台“大选”辩论已连办三届,若加上此次“大选”,连办四届应该可以确立辩论惯例。《旺报》20日称,这次“大选”辩论过程虽然坎坷,但它至少彰显“大选辩论就是社会对话”这样的意义。文章说,候选人纵有洋洋洒洒的政见,但在成为领导人之前,仍必须透过辩论阐述理念,并接受对手、媒体或公民团体的提问与质疑,“总统候选人在争取选票的同时,不得拒绝或回避与社会的对话”。【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