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着眼也能上学 台湾高考不紧张
再过两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临了,考生和家长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与此同时,海峡对岸的台湾考生是如何准备他们的“高考”呢?他们也与大陆考生一样的紧张和期待吗?是不是也是全家齐上阵、社会总动员、一切为考生让路呢?
“学测”是考生的第一次选择
严格意义上说,台湾已经废除与大陆类似的高考制度。那是因为台湾教育部门为减轻学生压力,在2002年取消了全岛统一、一考定终身的“大学联考”,改用了“多元入学”的方案。以“学测”和“指考”为主要依托,兼有“繁星计划”、“推荐甄选入学”、“特别身份学生优待入学”等复杂手段,让你想不上大学都难。
“学测”是“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的简称,意思是各大学依据其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需要,先确立一个参加考试的门槛,它一般依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个人特长,再把符合这个标准的高中生集合到一起,参加统一的考试。
这有点像大陆前几年兴起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是为在大学正式招生之前录取的“提前批”。不过相比之下,台湾通过“学测”进入大学的学生比例,要比大陆“自主招生”高得多,虽然名义上有参加的门槛,但对于排名中上的高中里的学生来说,要不要去还是看自己的意愿:即是否有理想的学校可供直接选择,是否有优势的学科可以优先录取。
为了避免学生之间因为0.1分的差距而竞争,学测采用“级分制”,虽被细分为75个不同级别,其基本精神已经等同于优、良、及格的等第制度,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的风险。
“学测”的考试内容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不做过度衍伸;题型基本全是选择题,不会产生主观题阅卷评分的偏差。这场给全台最优秀学生设置的“自主招生”,从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不过是大陆的“高中会考”而已。
交错录取 提高上大学几率
如果错过了每年一月份的“学测”,那么就得再熬半年,迎接七月的“指考”了,即“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它是一个简化轻松版的“高考”,有中文、英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等10科,学生可以自行依据专长选择其中的部分科目参加。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再按照不同学科的需要乘以加权百分比,分别计算报名学生的排名以决定最终结果。
“指考”被台湾高中生视为“地狱”,但以去年2015年的情况来看,参加人数仅为5.7万人。其中,台大录取2000人左右;被“台大、政大、清华、交大、成大”五所台湾名校录取的人数,至少达到六七千,比大陆考普通一本高校还要容易。哪怕如此,家长和学生对于指考的抗议仍不间断,认为它录取率太低,给学生带来了不人道的压力。
近5年来,台湾参加“指考”的人数迅速从10万下降到5万,除了考生人数减少以外,也是“学测”和其他途径入学所占比例增加所致。例如为了消除南北部、城乡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台湾的顶尖高校用“繁星计划”从中下层高中录取了一批原本没有任何希望上好学校的学生;为了照顾残障和弱势人群,设置了“特殊身份入学”方式,条件亦进一步放宽,以致引起人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等人群特权的质疑;为了寻找具备特殊能力却又偏科严重的“天才”,“推荐甄选”入学的手段被各大高校普遍认可,大学入学面试时常出现学生唱一首歌、画一幅画的景象。总体说来,通过复杂交错的录取手段,台湾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学生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极少出现对优秀人才的遗漏和错失现象。
考学容易 学生应考心情轻松
台湾的高中生与大陆一样,考大学仍然是他们人生的一件大事。不过,“闭着眼也能考上大学”,好大学又太容易考,所以台湾考生的心理负担并不很重。台湾社会的经济不景气已经持续多年,因此不少学生对于通过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想法开始有所改变。随着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扩大,一些出身贫困、来自边远地区小孩,即便考上台大这种一流大学,未来也只能当一个普通的台北上班族,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孩子们对于上大学的兴趣也有所降低。
既然读书改变不了命运,那么对待考大学这件事,台湾学生的心情就平静轻松得理所应当起来。台湾的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忙着谈恋爱、打球赛和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到了高三,同学们之间的离愁别绪开始在班级里弥漫,大家都在酝酿着一种对青春时光的追忆,准备一场告别中学时代的狂欢。特别是那些率先通过“学测”和推荐入学的学生,就会在空闲的半年里培养兴趣爱好,同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替其他同学准备毕业礼物、布置毕业晚会场地上。
在这样的气氛中,各个学校的高中“培养”了它们自己的特色。例如马英九的母校建国中学,作为台湾最好的男校高中,就有80多个学生社团,学风自由到爬墙、翘课比比皆是的地步;在台湾排名第二、以诞生了五月天为极大光荣的台湾师大附中,学校的吉他社团呼风唤雨,学生们热衷于组建乐队。在台湾,那些读书刻苦、成绩优异而没有其他特长的学生,即便是高中也难以受到大家的欢迎。
供过于求 台湾大学多学生少
台湾的大学好考是出了名的,有的学校各科平均分只需达到个位就可。以2010年为例,台湾“高考”录取率约为97%,而考生最低原始总分只需10分(3科)就可申请,在台湾上大学可谓“十分”容易。曾有台湾社会舆论质疑高校招生门槛太低,持续下去会影响大学生总体素质和教育质量。因此,台湾有关部门曾规定,成绩排在最后5%的考生不予录取。然而,这一标准使许多台湾高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招生人数不足的压力更大,因此这一门槛被降到3%。
台湾由于生源严重不足,很多大学特别是新设私立大学纷纷撤除门槛,造成恶性循环,最低录取分超低,而家长也因怀疑教育质量而不愿送孩子就读。台北大学政经中心主任郑又平表示,台湾高校录取分数低的主要原因是“供过于求”。过去10年,台湾高校扩张,增加到100多所,很多职业院校升格为大学;同时,台湾社会低生育率现象日趋严重,生源减少。高校招生人数大于考生人数,低分录取必然出现。
随着台湾青年人口的不断缩减,官方预计15年后,台湾的私立大学就要关掉40%,公立大学的生源质量也会愈发低下。传统高分录取的科系,以文科的法律和理科的医学为代表,均有实用性过强而科研性不足的缺陷,这使得台湾最聪明的大脑都没有从事研究工作,无法培育自己的顶尖科研人才。一点都“不紧张”的台湾“高考”,从来都不是学生考不上大学,而是大学招不到学生。它在“小确幸”的表面下,潜藏着整个社会发展停滞的严重危机。本报台北特约撰稿 沈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