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养老合作前景:克服水土不服合烹“银色蛋糕”
最接地气的管理模式
“眼看腿脚越来越不中用,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去哪养老?”家住福州五凤社区的陈爷爷已年过八旬,妻子去世,子女在外地工作,每天还要自己买菜做饭爬楼梯,让他深感吃力。于是他四处打听养老院,可让他更烦心的是,满意的进不去,进得去的不满意。
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如今越来越多老人有着同样的烦恼。数据显示,全省现有养老机构1661家,床位10.1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量21.23张,这与国家《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定的“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然而,除了对“量”的需求,百姓对养老院“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成功经验来看,调动民营资本积极性是提高养老“质”和“量”的关键。而台湾养老机构的管理模式与大陆最接“地气”,最适合本地化推广。据了解,目前,在我省由台资参与投资、管理的养老院已达10家。
“一方有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一方有广阔的市场和需求,两岸携手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可谓前景无限。但如果养老服务理念和管理软件跟不上,养老院建得再气派也没有意义。”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坦言,相较于直接引进台资养老机构,政府应先行嫁接台湾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这样才有利于克服“外来和尚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也是闽台养老合作的关键。
招工难培训需先行
精细化管理是台湾养老机构的主要经验。比如电梯的门装有透视玻璃,以降低老人在电梯运行中产生的恐惧感和孤独感;设置电梯关门速度感应器,避免老年人因进出速度慢受伤;在院里设立佛堂和教堂供老人念佛诵经……
“然而,目前制约大陆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护理人员,导致招工难。”福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黄明强认为,必须加大对养老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同时对养老机构的主管及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从而推行精细化管理,让更多老年人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安享晚年。
今年4月1日,首届闽台合作养老培训班在福州开班,邀请台湾专家给我省百名养老院院长上课,标志着闽台养老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随后,省民政厅又举办了5期闽台合作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让来自全省养老机构的一线护工,接受台湾养老专家的授课,培训之后再参加统一考试,即可获得两岸互认的护理员资质证书。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我们的照顾更细心了。”在福州文澳老年公寓养老的高爷爷告诉记者,如今护工给半身不遂老人喂饭时都会把床摇到45度倾斜角,沿着嘴角喂,还经常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推出去看风景,陪老人聊天,大家感觉更温馨了。
拓宽领域打造朝阳产业
事实上,在台湾同胞中,有许多老人希望来大陆养老,也有不少老人因为历史原因年轻时离乡赴台,有着强烈的思乡情和落叶归根的意愿。因此,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建议,闽台养老合作可以向纵深拓展,合力做大做强这块“银色蛋糕”。
据了解,除了养老院,闽台养老合作正开始向小区居家养老延伸。今年5月,台湾扬运国际集团与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从培训养老人才入手,成立“小区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居家服务,力争3至5年形成覆盖全省的居家养老产业布局。
“闽台养老服务业正处于合
作的战略机遇期,两地还可利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品牌经济等新型业态推动老年市场的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吴宏洛认为,应充分发挥闽台产业合作的优势,培育老年特色服务业、老年文化休闲旅游业、老年金融保险业等,以促进闽台养老服务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省政协特邀委员、台湾人士李熙政则认为,借鉴台湾成熟的养老产业模式,闽台合作
在养老房地产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大有可为。他建议,大陆可以从人员配备、融资担保、税收优惠等多方面进行政策配套,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搭建更多平台,推动闽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有关人士还呼吁,闽台养老合作应从老人的衣、食、住、行、乐、医、健等多方面需求出发,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养老产业链,把“夕阳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 (记者 潘园园)
编后>>>
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今年1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海峡两岸养老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基地,康复辅具、日用保健、服装服饰、食品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山水休闲老年旅游和养生目的地”,“发挥闽台‘五缘’优势,依托具备条件的台商投资区,主动承接台湾养老服务业转移,引进台湾知名养老服务集团和连锁机构,打造海峡两岸养老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区。争取民政部支持,建立海峡两岸养老康复护理技术培训交流基地”。这预示着,今后闽台养老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对接服务业、制造业、旅游业、医药业等诸多领域,打造更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产业链。
而做大这块“蛋糕”尚需依托主管部门和民间力量的合力支持。一方面,它需要有关部门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人才培训、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为台资入闽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庞大的“银发族”,养老机构在融入台湾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应当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开展差异化经营,并通过养老服务评估、星级养老机构评定、行业培训、制定服务标准等方式,来保障服务品质,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让他们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