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演讲看台湾创业有余、创新不足
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昨日赴台与大学生畅谈创业感想与思维,并要在台湾成立百亿元的非营利创业基金,将协助台湾年轻创业家在阿里巴巴集团电子商务系统的各交易市场和平台上,成立与发展自己的事业,并能将产品和服务拓展到两岸市场。
台湾《经济日报》4日发表社论说,马云的百亿创业基金登台,若能兑现,将具有三大特色,可作为台当局参考。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传达创新的服务理念,而此基金由阿里巴巴与外部懂得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的专业团队合作,更能将创新的概念,具体化成为商品、服务,触及未被满足的需求;其次,阿里巴巴提供巨额资金与运作平台,提升创业成功的可行性;三、阿里巴巴藉由在大陆、香港、台湾的创业基金,让其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和领域,以开放、多元、群策群力,维持市场领先的地位。
同一天,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说,综观马云的演讲风采,可以感受到他的广大胸襟、失败后乐观而不气馁、自我省察力高、超越常人的坚忍意志,及乐于助他人更成功的人生哲学,是其走上成功之钥。仅凭他第一步赴杭州餐馆找洋人练英文与学习西方文化思考的9年苦功,锲而不舍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即是值得台湾年轻人学习之处。
虽然西方社会常以成败论英雄,但马云的脑海里是要“习惯失败”,因唯有累积无数次的失败,必可带给未来更大的成功。这番挫折中的正向思考期勉,对台下许多教考试成功战将的台大老师,更是弥足珍贵,主因我们教育过程,没有训练勇气与失败后唐吉诃德式的达观。
如同台北市柯P市长,马云深信“明日比今日更好”。他直言:“每一代都有它的机遇。大家都抱怨的时候,你把它做好,就会有机会;如果跟着抱怨,只会成为倒霉鬼!”换言之,马云认为每一代的年轻人有他们的智慧,一定能找出未来的解决方案;此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今日学生是明日之星”教育哲理,不谋而合,也是所有教育者的至高期盼;而和少数大众媒体习于传送负面新闻制造两代对立冲突迥异!马云的洞察力犹如写双城记的狄更斯的开场白:“这是年轻人创业最好的时代”。
《经济日报》社论还指出,由美国研究单位“全球创业精神发展机构”调查的2015年全球创业精神指标,台湾名列全球第八,亚洲第一。台湾领先其他亚洲国家,但是为何有如此高的创业精神,却未反映在台湾经济成长与实质薪资所得?如果进一步分析,台湾的强项是产品、制程的创新和低廉资金,但创新能力、产品(服务)独特性与竞争力相对不足。由于台湾过去凸显的是创业的量,而非创业的质,造成“创业有余、创新不足”的现象,自然对台湾整体成长贡献不大。
其实台湾不缺创业投资基金,缺的是有创业经验的创投业者,特别是有网络创新事业的经验。我们都知道PayPal 、Linkedln创办人,在成功后成为创业投资者,他们的优点是可协助创业团队思考产品创新、商业模式、营运管理,而非仅在意创业者要尽快获利、提升每股盈余。如果创投业者仅在意短期成效,缺乏思考如何将资金投资在具发展性的长期策略,则对整个的产业转型挹助并不明显。
台当局“行政院”毛治国在2月初提到将整合经济、科技、教育三部会资源,推出创业服务旗舰店与创意基地,同时也要排除法令障碍,例如,对于闭锁型公司的股权可以让创办人有一股多权或采无面额股票;再者,打算放宽投资移民,针对有意来台创业的人,发出最长5年的创业家签证;同时,打算由“国发基金”、科发基金组成台湾硅谷基金,鼓励新创事业。从以上措施,看起来好像相当完备,但最主要的问题是政策执行者缺乏创业经验。其实,在创新、创业环境中,台当局应该扮演资源整合的平台,而展延创新、创业能力需由有创业经验的创投业者来执行。以这个角度观察,上述阿里巴巴的创业基金可执行力较高,因此我们建议台当局要邀请有创业经验,特别是有网络创新经验者,实质参与台当局的辅导计划。
文章最后说,台湾不能让马云、雷军专美于前,而空有计划执行上步履蹒跚。具体而言,应统筹与鼓励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士,成立类似非营利的创投基金,培养年轻人成为新的企业家。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改变与突破现状的特质,如何将特质转变成创意、创业思考,进而往商业模式演化,成为台湾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有愈来愈多成功企业家捐财产成立基金会,建议透过台当局连结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验与他们成立的基金会,共建“创意创业推广平台”与新创产业投资基金,定期举办创业创意竞赛,挑选具有商业化与竞争潜力的计划与团队,并投注资金扶植新创幼苗,及培养、灌输创业经验与经营方法,让新创企业比原有企业有更高附加价值,开拓新的巿场,并进攻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