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鸟宝宝」!维多利亚冠鸽育雏成功

13.06.2016  13:34
维多利亚冠鸽宝宝头上的冠宇刚孵化就有,模样很可爱。(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台湾社会面临少子化!动物园也亦然!和英国王室家族同名的台北市立动物园的维多利亚冠鸽「威廉」和「凯特」再接再厉,今年生殖季辛苦產的第3窝蛋,终于成功孵化出1只小冠鸽,由于还不知道小冠鸽的性别,所以暂时还没有取名字。

保育员架设塑胶篮后顺利孵化小冠鸽。(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维多利亚冠鸽亲子相依偎,模样好温馨。(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维多利亚冠鸽是体型最大的鸠鸽科鸟类,自2013年与原本同住在生态鸟园的竞争物种蓝冠鸽分开,搬迁到珍禽区后,「威廉」和「凯特」连续3年都保持顺利繁殖纪录,孩子们「乔治」、「安妮」和「夏绿蒂」体型都早已跟爸妈一样大。保育员为了让维多利亚冠鸽家族生活得更舒适,去年12月23日还特别将散居两处的一家5口,迁移到面积较大的展示空间团聚。

「威廉」和「凯特」今年生殖季称得上一波三折,1月16日產蛋的第1窝鸟巢架迭在树叉上,雏鸟孵化后竟然和蛋壳一起掉落地面,保育员一早巡逻时雏鸟已经死亡。2月29日第2窝蛋也在第28天,亲鸟离开鸟巢不再抱蛋,保育员整理巢材时发现上面沾黏了混浊的蛋黄,推测这颗蛋可能在发育期间坏死或根本没有受精。

已经不用亲鸟窝雏保温。(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为了让鸟巢更加稳固,保育员在树叉上架设塑胶篮,4月8日「凯特」再接再厉生下今年的第3窝蛋,随即和「威廉」轮流抱蛋,5月9日顺利孵化,幼雏状况良好。亲鸟轮班卧巢帮雏鸟保温,5月底雏鸟已经不需要亲鸟覆羽保温,会跟妈妈窝在一起,「凯特」如果在巢边守候,「威廉」就会在地面保护。

维多利亚冠鸽的小宝宝自由活动飞翔。(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维多利亚冠鸽从外观无法分辨公、母,5月9日孵化的小冠鸽到底是小公主还是小王子,要等健康检查时做性别鑑定才会揭晓 。维多利亚冠鸽的野外栖地因为伐木、棕榈大量种植、猎捕及贸易的压力,属于近危物种保育类动物。

(中时电子报)

小冠鸽练习展翅。(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