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要变相撤资台湾?台投资环境引人忧
《商业周刊》日前报道,进入台湾市场31年的国际快餐连锁龙头麦当劳要“撤资”台湾,尽管麦当劳立即发声明灭火:并非“退出”台湾市场,而是改由“授权加盟”的方式经营。但一叶知秋,消费力道成长动能不再,加上薪资成本高涨、缺工,台湾的投资环境真的回不去了。
麦当劳宣布,台湾属于“成熟市场”,进而出售旗下直营门市,改由“授权加盟”经营。麦当劳其实应该说的是,台湾市场的营收不再有爆发性,反而面临亏损风险。与其届时面临亏损,不如改赚稳当的权利金,麻烦的人事问题、劳工成本、食安危机、顾客抱怨等经营风险,全都改由经营者承担。
为什么台湾市场营收不再有成长性?除了民众越来越注意养生,减少食用快餐食品;更大的原因是员工薪资和产品售价已陷入双双停涨的怪圈。
5月底,台“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今年1至3月台湾平均月薪逾6万元(新台币,下同),创历年新高。该数据一公布,舆论立刻抨击说是官方自我感觉良好。根据民间企业大数据分析报告,去年484.5万劳工,年薪在55万元以下占六成五,其中有高达二成的年薪在25万元以下。原来,全台有近百万名劳工的年薪在25万元以下,换算后这些人的月薪只有两万元左右。
官方解释,平均月薪低,是因为包括许多打工族在内。没错,就是打工族拉低了平均薪资,而这些打工族正是普遍存在于这些“微利”的餐饮服务业之内,他们的薪资不涨,是因为餐饮业的盈利已经停止增长。
就以麦当劳为例,15年前,一个超值全餐售价约是新台币99元,但历经扁时期失落了8年,马当局蹉跎了7年,其间又遇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以致麦当劳只能不断以“促销、优惠”的方式留住顾客。同样的超值全餐,售价只能在79元到89元之间游移。麦当劳几度想调回原价,但只要一涨,舆论就会抨击“又涨价了”,几番来回,售价就是“回不去了”。
既然涨不回去,那就让产品“缩水”吧!因此,肉片变薄、面包变小,或掺入不利健康的食品化合物,就成了权宜之计。口味变了,质量差了,顾客也就“回不去了”。
由于价格提不高,薪资也就涨不起来。恶性循环下,台湾劳工长期被低薪剥削,于是台当局不得不“硬起来”,去年下半年“劳动部”强硬要求企业提高薪本工资率,今年7月1日起,打工族的时薪由115元调高为120元,而且很有可能明年会继续微幅上调,雇主还要分摊越来越多的社会福利,如“长照保险年金”将于明年上路,雇主分摊四成。
这下可好,企业主赚不到钱,但员工薪资却“惊惊涨”,企业浩叹“反商情绪高涨逼退投资人”,外商企业转身“撤退”,本土企业则选择“出走”。改变经营方式,麦当劳已非第一或唯一,前几年有肯德基、去年有Fridays、汉堡王。警钟已非第一次敲响,台湾人应检讨与深思个中的意味。事实上,台湾投资魅力不再,也非限于餐饮业,金融海啸之后,在台外资寿险业已跑光了。
正本清源之道,应是创造投资前景,增强业主信心。这需要民众放下“反商”情绪,台当局政策也须缩小贫富差距,消弭阶级对立,否则一直闹下去,投资人都被吓跑了。(作者系台湾资深媒体人 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