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百年 渖阳人演绎的幽默与爽朗

26.03.2018  16:33
2018年03月26日 16:02 中时电子报 文章/图片来源:渖阳市旅游委员会

渖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曲艺名城,尤其在相声这项传统艺术领域,有着悠久的歷史,涌现出眾多相声名家。形式新颖,立意突出,风格鲜明的渖阳相声,为一代又一代的渖阳人带来了无限欢乐,也为全国各地的相声爱好者带去了典型的东北式幽默。

据《陪都纪略》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有张太,学相声。叫人乐,嘴头灵。”这是关于渖阳相声的最早的记载,距今至少已有142年的歷史。当时在渖阳经常上演的传统段子有100多个,主要包括讽刺、讚颂、娱乐三大类。

起初,渖阳的相声艺人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多数时候,四五个相声艺人临时结伙,白天“画锅”撂地,晚上进茶社演出,有时一晚串好几家茶社,演完一个节目还得赶快到下一家茶社。最初的渖阳的相声艺人基本都是来自关里,按照行里的说法,“关里的艺人关外的腿”。关里夏天太热,围拢不住人,五月开始,关里的艺人陆续往东北赶,到了九、十月天转冷了,就回去。渖阳在上个世纪初是大商埠地,人口多,经济发达,相声市场根底深厚。为此,很多相声名家都来过渖阳,包括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常宝堃。据说,侯宝林年轻的时候在北市场说相声,地点就是现在的花鸟鱼市。他在大街上演出,支起一个大棚子,摆上凳子就开始了。

与相声相得益彰的是小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渖阳的小品演员几乎霸占了央视春晚的舞臺,先是有黄宏、句号,后有赵本山黄晓娟,以至今天的小渖阳等新生代小品演员。渖阳小品演员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东北方言红遍大江南北。

刘老根大舞臺

小品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东北地方戏——二人转。二人转扎根黑土地已三百年有余,是流传很广,以唱主的民间文艺活动,有看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二人转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话气息是最大的特点。

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上演唱的东北小调(俗称“小秧”),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揉进了其他演唱形式的一些曲牌、民间小唱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东北民间中流传着“寧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人们对“二人转”的喜爱。

无论是相声、小品还是二人转,黑土地上与生俱来的幽默感无不发散其间,用东北方言演出的节目,也把东北人大方直爽的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有了这样的性格,愁事从来压不垮东北人,因为,乐观是咱的信念。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魅力城市”APP

扫码阅读“传奇盛京 福运渖阳”电子画册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魅力城市”APP

如果想获得更多旅行资讯敬请关注“城市曼波”微信公眾号,带你寻找每个城市最值得探访的地方。

(中时电子报)

如果想获得更多旅行资讯敬请关注“城市曼波”微信公眾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