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纪念堂」讨论探威权!从朴槿惠的垮台看韩国转型正义

05.02.2018  11:32
2018年02月05日 11:00 中时电子报 林宜静 /整理报导

文化部为进行中正纪念堂转型的社会对话,自106年12月起,已办理4场愿景工作坊,并自107年1月起再办3场工作坊。3日在文化部的南海工作坊办理第5场愿景工作坊,其中知韩院执行长朱立熙以「从朴槿惠的垮台看韩国的转型正义」为题,说明司法、立法等制度的重要。

「中正纪念堂」转型愿景工作坊除了採网路报名外,也开放邮寄报名。这场出席的参与者共16位,包括自行报名13人及受邀参与者,包含高中歷史及公民教师、大学生、出版社及台湾教师联盟代表等。文化部表示,举办愿景工作坊,希望大家表达对中正纪念堂转型看法,并对于立场不同者能相互理解,未参与的民眾亦可于转型正义暨中正纪念堂资讯平台网站留下意见。

知韩院执行长朱立熙以「从朴槿惠的垮台看韩国的转型正义」为题分享。(文化部提供)

第5场愿景工作坊在严寒的气候中展开,参与者讨论的热度不减,进行一整天的讲座与分组讨论。首先,分享的是白色恐怖受难者黄温恭的女儿黄春兰女士,说明父亲被处决的经过及家属取回遗书的亲身经歷,她主张园区的使用与定位可以经多方讨论后决定,但是一定要改名称。现场有参与者听完黄女士受难伤痛后不禁哽咽。此外,播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顾问陶士君的採访影片,他因国家有难而年轻从军,阐述自身生命故事。

知韩院执行长朱立熙以「从朴槿惠的垮台看韩国的转型正义」为题,说明司法、立法等制度的重要,也以光州事件为例,思考中正纪念堂转型,主张民主应像阳光、空气、水一样自然享有。文史工作者凌宗魁介绍中正纪念堂的歷史演变、空间竞图过程及建筑细节涵义,提供案例说明歷史场景的社会意义,中正纪念堂未来的转型重点须先思考处理方式的定义。

相较于前面几场愿景工作坊的讨论,今日参与者对于中正纪念堂转型较有共识,提出移除铜像等威权象徵、拆除围墙或是保留迴廊、增加园区便利性及更改名称等。也有参与者提出保留艺文空间及展览,兼顾公园及广场的功能比例,希望未来进行转型的决策时应有民眾参与。

此外,各组亦提出许多建议,包括转型正义要由下而上由民眾主导,必须重视檔案开放呈现歷史真相,鼓励制播相关题材的电影,促成各县市办理转型工作坊,延续民眾在园区的休閒活动。对于堂体建筑,有参与者建议要全部移除,也有参与者认为要保留歷史记忆。对于改名后的使用用途,建议设置歷史真相及檔案中心、人权馆、台湾民主纪念馆等意见。

为公开透明相关资讯,并提供使未能到场的社会大眾也能瞭解工作坊的讨论情形,各场次工作坊除现场直播外,完整内容同步在于网站的「出来讲」以及「中正纪念堂转型给问吗」粉丝专页直播,民眾也可到网站的「键盘讨论」表达意见。

(中时电子报)